《去年在馬倫巴》是一部法國電影。故事從代號 X 的男人在一座城堡中,搭訕一位代號 A 的女人開始。知道這部電影的背景,就更能理解「去年在馬倫巴ca’fe」。
就從我們所在的細長TABLE說起,咖啡店的主人戴哥說,這是店裡最佳的觀景位置,右前方看去,窗外隨風搖曳的小花草兒,為淡水河拉出海平面的防坡堤,太陽下山前,更遠一點的波光瀲艷,還有暈染天空橘紅落日,都能盡收眼底。
而以細長TABLE作為咖啡店的中心位置,向右有窗景,向左是店裡最隱閉的角落,向前是一面玻璃之隔的窗裡窗外,窗外可以吸菸,可以呼吸戶外小庭院的新鮮空氣。
我們身後是一座兩人沙發椅,前有矮桌和唱盤,後是一座書牆,坐在那裡,你以為自己是這家店的主人。
再往後就是吧台了,除了手沖咖啡,還有烘烤鹹派的器具,以及復古的轉盤電話機。
▲ 我沒騙你們吧,這真的是馬倫巴城堡的電話
「去年在馬倫巴ca’fe」是戴哥繼「天使熱愛的生活ca’fe」另一個代表作,僅僅相連的兩家咖啡店作為鄰居,天使沿襲著「那年夏天寧靜的海」的開放格局,創造了隨性獨特的小而美氛圍,馬倫巴就像是一座私人的城堡,你可以在室內輕易的找到一個不被打擾的安身角落。
▲ 天使熱愛的生活
我在天使常點法式茶奶,奶泡上的檸檬皮,就像咖啡杯裡長出的綠色小碎花,奶香和檸檬清香足以撫慰不能喝拿鐵時的自己。始終覺得綿密的奶泡幾乎可以作為戴哥的招牌,即使由工讀生操手也不失水準,所以來到馬倫巴我破例點了蜂蜜拿鐵,友人則點了榛果拿鐵。而在天使所沒有的鹹派更是我來之前心所嚮往的。
奶泡果然不讓我們失望(咖啡也還是很濃,讓我有點心悸,適合重烘焙的咖啡嗜者),咖啡喝去三分之一仍有一層氣泡在漂浮,友人的榛果拿鐵更是一杯奶到底(哈哈)。我們都喜歡鹹派裡將馬鈴薯烤得熟而不爛的口感,佐培根不乾焦也很需要功力,鹹派滿分滿分,下次來還要再點。
平日的下午,人潮清閒我們也更享愜意,仍是有步行到隄邊盡頭彎走進來的觀光客,他們總會在庭院前的小門停駐往內看,卻沒有走進來。我覺得咖啡店室內和小庭園的景深會讓過路人產生距離感,必須推開兩道門才走得進來。但,這就是馬倫巴城堡阿,城堡本來就有很多門,不是嗎?
我看過馬倫巴還在裝潢的景象,城堡裡的一木一磚都是戴哥一個人徒手完成的,自己切割木板,自己上漆打釘,長達十個月租金追趕著時間,要開一間店真不容易。因為,已經是許多人的祕密基地的「天使」,一直有著停租的隱憂,哪一天房東突然就收了回去。
我想說,辛苦了,戴哥,馬倫巴依舊滿是你的品味,依然會是天使們熱愛的生活。
我在「那年夏天寧靜的海」和「天使熱愛的生活」所留下的翹班喝咖啡證據,將會在馬倫巴城堡,重新開啟新的一頁。
▲ 從「那年夏天寧靜的海」「天使熱愛的生活」一直保留至今的訪客留言本
▲ 那年夏天寧靜的海
天使熱愛的生活 前身, 1991年日本電影,北野武執導
▲ 天使熱愛的生活
臉書粉絲專頁 1998年法國電影,艾瑞克宗卡執導
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233-1號
▲去年在馬倫巴
臉書粉絲專頁 1961年法國電影,亞倫·雷奈所執導
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21巷8號 (天使熱愛的生活隔壁)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