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本文收錄於2005年10月《哈生活跨界人文情報誌》〈我的秘密基地〉單元
原址現為「天使熱愛的生活」,店名取自法國電影。)
在淡水河畔一整排精心設計裝潢陳列的咖啡店中,
他簡樸坐落在河畔的盡頭轉角,毫不起眼像是廢置的陋居,
炎熱的夏天,沒有窗子的小閣樓當然也不會有冷氣,
陪同的友人堅決反對酷熱夏天沒有冷氣的折磨,
我卻對這逆向操作的思維特別感興趣,
成為我下一站探險的秘密基地。
不炎熱的秋天,
我分別帶過幾位不同的友人來過幾次,
多半是在微風四起的夜晚,
沒有人會跟我挑剔沒有冷氣吹,
倒是覺得寧靜的夜很有氣氛。
由於咖啡店的坪數比一般店面小很多,
一樓不到3坪的小吧台,
角落一只通往二樓的木梯,
上有木頭釘製的地板和欄杆,
中、小型方桌不到10張,
每面桌附有一只小雞燈還有留言本,
嫌燈光不夠亮,欄杆上掛有夾式檯燈請自取。
完全開放的自在空間,
即使座無虛席,也嘈雜不到哪兒去,
聲音很快就散在空氣中,隨風飄蕩。
沒有華麗的水晶吊燈,可以清晰的看見滿天星。
海風吹來空氣中參雜些許的魚腥味,
不排斥的話,一切都渾然天成。
我多半在閒情的午後獨自拜訪,
時而專程,時而路過,
時而因為鬱悶極度想呼吸新鮮空氣,
時而心情過度喜悅想盡情陶醉。
咖啡的口味一直換,
鬆餅的味道留在第一次品嚐的最好,
為了找尋第一次的味覺經驗我不斷的挑戰評比。
店裡最近狂放一張手風琴的演奏專輯,
某次我還神經質的一直跟老闆爭辯,
專輯名稱是《左岸風琴》,
和我在唱片行試聽機聽的十分相像,
直到老闆拿出唱片盒子向我證明,
這是一位台灣風琴手演奏專輯,
我還是堅持:那他應該是在巴黎左岸旁演奏的。
午後聽著左岸風琴,一杯香濃的拿鐵相伴,
試圖找尋前幾回留言的本子,像大海撈針從沒成功過,
店貓在隔壁的屋頂上曬太陽、伸懶腰、散散步,
然後對著牆上自己的照片傻笑。
多半這個時段來的客人,
和我享受的應該是相仿的光景。
貓叼著老鼠把玩,有人慌張的把座位挪開欄杆,
風琴聲依然悠閒的唱著,當時我真想來杯啤酒,
將音樂換成類似陳昇〈鑼聲若響〉或是〈流浪到淡水〉的local伴奏。
我相信這間店有相當的潛力可以勝任這樣的角色,
只是菜單裡的確有各色的啤酒,但我從沒見人點過。
一樓的吧台總是坐著幾位彷彿相互熟識已久的老朋友,
然後不期而遇的湊在一起閒聊,但不訝異彼此的偶然邂逅,
每位進來與離開的客人也都能和他們聊上幾句,
也許只是巧然短暫停留的過客,走進來是不被預期的旅程之ㄧ,
這完全不像是專程來淡水遊玩的觀光景點,
這間店的座右銘,恐怕就是「相逢既是有緣」,
要不就是「同是天涯淪落人,相逢何必曾相識」。
我想我愛這間店,就是因為他同時兼具的閒情與豪氣吧。
留言列表